我们常说的消毒杀菌,也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细菌和病毒,而是杀微生物.当然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微生物实验室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实验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检测用具,培养基等的消毒,灭菌.
1.概 念
(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理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理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通常用于实验室检测环境,人员手部等,灭菌通常用于检测用具,检测试剂等.
2.消毒及灭菌的原则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污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微生物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较强,杀灭细菌芽胞较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3)病毒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4)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微生物的数量
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有机物的存在
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
②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
③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
④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消毒剂中重金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
4.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响小.
5.PH值
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
①对消毒剂的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分子结构.
②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消毒剂杀菌效果好.在碱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发挥作用.
6.处理剂量与监测
保证消毒,灭菌处理的剂量,加强监测,防止再污染.